|
|
|
|
|
|
晶体学的基本理论 |
晶体学的基本理论
普通显微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学透镜组汇聚来自待观测的物体的可见光,进行多次成像放大。然而,可见光的波长通常要远大于固体中化学键的键长和原子尺度,难以与之发生物理光学作用,因此晶体学观测学要选择波长更短的辐射源,如X射线。但一旦使用短波长辐射源,就意味着传统的“显微放大”和“实像拍摄”方法将不能(或难以)应用到晶体学研究中,因为自然界没有材料能制造出可以汇聚短波长射线的透镜。所以要研究固体中原子或离子(在晶体学中抽象成点阵)的排列方式,需要使用间接的方法——利用晶格点阵排列的空间周期性。
晶体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周期性,是分析固体微观结构的理想材料。以X射线衍射为例,被某个固体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散射的X射线光子太少,构成的辐射强度不足以被仪器检测到。但由晶体中满足一定条件(布拉格定律,Bragg's law)的多个晶面上的原子(或离子)散射的X射线由于可以发生相长干涉,将可能构成足够的强度,能被照相底片或感光仪器所记录。
|
|
|
新品展示 |
 |
|